
中国对几项关键电动车(EV)电池制造技术实施出口限制,这是其巩固在全球电动车产业主导地位的最新举措。多项用于电动车电池制造和锂加工(锂是电池核心原材料)的技术已被列入政府的出口管制清单中。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声明,列入该清单意味着通过贸易、投资或技术合作等方式将相关技术转移至海外,必须获得政府颁发的出口许可。
此次出口限制延续了中国三个月前对某些稀土元素及其磁体的类似管控。这些稀土材料不仅对电动车生产至关重要,还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和军事设备(如战斗机)。在与美国不断加剧的贸易战中,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已成为其重要筹码之一。得益于完整的电池供应链——涵盖原材料处理到电池制造——中国已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高性能、低成本电池技术上的突破。
全球众多汽车制造商都在使用中国制造的电动车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占据了全球市场至少67%的份额。这些出口许可要求最早于今年1月提出,如今正式落地,引发外界对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海外扩张计划的担忧。尤其是在欧洲联盟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迫使中国车企在当地设厂的大环境下,新的出口限制将使扩张计划更加复杂。许多中国电池制造商也正计划在东南亚和美国实现本地化生产。
中国商务部表示,这些限制旨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副总监莉兹·李(Liz Lee)指出,这一举措“进一步加深了地缘政治背景下技术脱钩的趋势,从材料延伸到了工艺知识产权(IP)。”她补充称,这将加速美国、欧盟等国家推动关键原材料与金属精炼本地化的努力。
电池龙头加快全球布局
全球最大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也是特斯拉的重要供应商——目前在德国和匈牙利设有工厂,并计划与菲亚特与克莱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在西班牙共建电池工厂。该公司还向福特授权其技术,用于福特正在密歇根州建设的一座电池工厂。
与此同时,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BYD)不仅自产电池,还在2024年销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商,其在匈牙利、泰国和巴西等多地均设有生产设施。另一家中国大型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Gotion)则计划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建立电池工厂。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当前这些出口管控的实际影响仍不明确,因具体细节尚未完全公开。
李表示,新限制“主要针对上游的工艺技术……而非电池芯和电池模组的制造。”她指出,宁德时代在德国和匈牙利的工厂专注于电芯和模组生产,未在当地复制被限制的工艺流程,因此短期内影响可能有限。对于比亚迪而言,其目前在海外仅组装电池包,并未在境外生产电芯,因此目前限制也似乎不会对其运营造成影响。晨星公司(Morningstar)负责中国电动车行业的高级股票分析师孙文森(Vincent Sun)则表示,最终影响将取决于企业获得许可的难易程度,“这可能还需要时间观察”。CNN已联系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和福特寻求置评。
中国电动车电池技术的主导地位
本次新增出口限制的一部分涉及磷酸铁锂(LFP)电池的正极材料生产技术。LFP属于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因其价格更低、安全性更高,在过去五年间广受欢迎。限制的另一部分涉及锂的加工、提炼和提取技术。据英国研究机构Fastmarkets称,中国在全球LFP电池的生产和锂的加工方面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中国掌握全球94%的LFP电池产能,并负责全球70%的锂加工产出。
尽管LFP电池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按容量计算占比约为40%,但Adamas Intelligence指出,这种电池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国制造的电动车上,海外使用比例相对较低。研究机构IDTechEx副总裁詹姆斯·埃德蒙森(James Edmondson)对CNN表示,尽管LFP的能量密度低于另一种主流电池(三元锂电池,含镍、锰、钴),但其成本优势明显,已成为“低价电动车的标配”,并正逐步被欧盟和美国车企采用。他还指出,即便是中国以外的LFP电池生产,也往往依赖中国企业提供的前驱体材料,中国在这项技术本身上“遥遥领先”。
比亚迪的“e平台3.0”展示出其领先优势,该技术可实现5分钟充电续航250英里,超越特斯拉Supercharger的15分钟200英里充电记录。为了不被超越,宁德时代于今年4月发布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升级版LFP电池,在相同的5分钟充电时间下提供320英里续航。
(图片源于CN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城市新闻网icitynews » 中国加强电池技术出口管制,巩固全球电动车产业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