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卫视专访|邵臻宇:以文化之桥,让中美合作“继续发生”

【洛杉矶讯】在当前全球经贸格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美地方合作与民间交流显得尤为珍贵。近日,美国城市卫视独家专访上海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驻美首席代表邵臻宇,他以多年深耕中美经贸一线的亲身经历,阐述了“理解比合同更重要”的合作理念。

上海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驻美首席代表邵臻宇

一、从经贸到文化:连接的不只是生意

“作为上海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驻美首席代表,我的职责是推动中美之间的投资与贸易合作,让更多美国企业了解中国、了解上海,也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找到伙伴。”邵臻宇一开场就点明了使命。

但在他看来,这份工作远不止数字与合同:“经贸的背后,其实是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相互理解。只有理解,合作才有温度,也才有延续性。”

他坦言,自己选择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是出于对“人”的信念——“文化、教育、情感的沟通,才能让数字背后的合作更有意义。只要愿意去倾听、去理解,就能把隔阂化为信任。”

二、推动中美地方合作的桥梁

邵臻宇介绍,2024年上海市市长龚正率代表团访问洛杉矶,是近年来规格最高的沪美地方交流之一。上海市作为“中国–加州经贸合作论坛”主宾城市的亮相,正是由驻美代表处积极促成。
他回顾道:“这不仅展示了上海持续开放的姿态,更体现了我们对深化地方经贸合作的信心。”

同时,他也提到,美国加州州长纽森2023年访沪、旧金山市长布里德2024年4月访问上海,与龚正市长会晤,都为地方层面合作注入新动力。“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这些互动代表了信任的延续,也为企业间交流提供了信心。”

三、从展会到教育:理解生长的地方

被问及印象最深的项目时,邵臻宇提到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在美国的推广——“进博会是全球唯一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我们连续三年在美方举办推介活动,让更多企业看到中国市场的开放姿态。”

他还分享了一个独特的跨界案例——“中美青年脑机接口创新挑战赛”。
“这不仅是一场科技竞赛,更是一种教育实验,”他说,“学生们在科学与创意中找到共同语言,也因此建立跨国团队与友谊。这种‘以教育带动科技、以科技促进理解’的模式,反而成了最有效的合作方式。”

四、让合作“继续发生”的密码

面对中美关系的起伏,邵臻宇认为“文化与教育”是最坚实的粘合剂。
“经贸合作不是冷冰冰的合同,它需要文化与教育赋予温度。”
他举例道,每年参与的中美电影节就是典型的人文交流项目:“电影让彼此的故事被看见、被理解,这是建立信任的开始。”

他强调,理解是合作的前提,“文化和教育正是我们在复杂环境中,让合作继续发生的桥梁与纽带。”

五、展望未来:让青年成为新的连接者

谈到未来,邵臻宇用“三个互”概括愿景——经济互惠、科技互联、文化互信。
“上海是一座包容的城市,美国是一片开放的土地。两者之间有无限可能。我们希望通过更多教育与文化项目,让青年人成为新的连接者,让理解先于投资,让信任早于交易。”

六、个人体悟:文化软实力的力量

在驻美的多年工作中,他最深的体会,是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
“当我们用文化去呈现上海、呈现中国,很多原本犹豫的美国企业家会改变看法——他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市场,而是一个能沟通的伙伴。这种改变,是最深层、也是最持久的成果。”

美国城市卫视主持人林雯汐

结语

采访的最后,邵臻宇微笑着说:“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的任期,那就是——让理解成为合作的起点,让文化成为沟通的语言。”

他相信,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只要心怀理解与尊重,中美之间的合作之桥,终将愈加坚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城市新闻网icitynews » 美国城市卫视专访|邵臻宇:以文化之桥,让中美合作“继续发生”

赞 (22)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