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好莱坞,演员也许是影视行业的门面,但在幕后,还有庞大的专业团队通过灯光、服装、布景等各类工作,让每一个荧幕故事得以呈现。希拉里·科恩(Hillary Cohen)在这一行工作了15年,曾担任《广告狂人》《办公室》《海军罪案调查处:洛杉矶》等剧集的副导演。她在片场享受过的一项福利就是工作人员的餐食——由厨师精心准备的牛排、海鲜等美味佳肴。但让她长期困扰的是:这些剩菜的去向。“他们只是把它们扔掉。”40岁的科恩说,“我一直被告知:‘我们不能捐这些食物……太麻烦了。如果有人吃坏肚子,会有法律责任。’”
事实上,自1996年起,美国的《好撒玛利亚人法案》就已保护大多数食物捐赠者不受法律追责。但科恩看到的,依然是业内长期被接受的做法。最终,这份无奈促使她创立了非营利组织Every Day Action,专门从片场和其他商家收集多余食物,并送往洛杉矶有需要的社区。自2020年以来,该组织估算已重新分配了超过27万份餐食。“我们就是外卖平台(GrubHub)。”她说,“我们把食物从A点送到B点。”
把想法变成“Action!”
多年来,科恩一直有个计划:把片场多余的食物送给需要的人,但16小时的工作日让她没有时间付诸实施。新冠疫情让影视业按下暂停键,她的生活也被彻底改变。起初,她全身心投入做口罩——一口气缝了5000多只。到了2020年夏天,她意识到,这正是将自己“拯救食物”想法变为现实的时机。“我一直在说应该有人做点什么,但没人去做。”她回忆道,“于是我意识到……或许我可以试试。”
她联系了同样为此困扰的同行萨曼莎·卢(Samantha Luu),两人开始行动。她们没有任何非营利组织的经验,但作为副导演,处理后勤与排期是日常工作,她们习惯了临时解决问题。她们先购买了责任保险,完全免除企业捐赠食物的法律顾虑。随着影视拍摄恢复,她们利用业内人脉推动计划落地。因为熟悉制作流程,她们知道如何化解管理层的担忧,并快速、低调地取走食物。“我们说的是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科恩笑说,“我常说,‘我们不关心马丁·斯科塞斯,我们只关心你的土豆泥。’”
用循环减少浪费
最初,科恩和卢大多亲自去取食物,并依靠志愿者帮忙。但恢复工作后,她们无法兼顾,于是推出了影视行业司机计划:向助理制片、群众演员等支付日薪(包含补贴和油费)来取餐。对科恩来说,这是双赢——公益组织能得到熟悉片场流程的“行家”,而行业中低薪职位的人则能额外赚些收入。“这是他们在工作间隙找活儿的一种方式。影视行业的排班变化大,很难在别处找到灵活工作。”她说,“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循环:用好莱坞的人力减少浪费,去帮助那些没有食物的人。”
如今,科恩和卢偶尔还会亲自取餐,但更多时间用来协调物流。所有司机都经过培训,配有带警报的安全背心和车辆标识,食物用保温袋运输,确保安全温度。从事片场餐饮20多年的行政总厨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Faust)说,这个组织解决了让他多年心痛的问题。“几十年来,扔掉食物让我很心碎,所以我们很乐意合作。”他说,“他们就像钟表一样准时,出现、交接、搞定。”该组织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从每天5至10个地点取餐,覆盖洛杉矶方圆约90英里,食物会送往收容所、食物银行、非营利机构、社区冰箱以及无家可归者营地。
拓展愿景
2023年编剧罢工再次让制作停摆,科恩和卢转向,与超市、公司和其他场所建立联系。“我是个高压下的问题解决者。”科恩说,“在这个行业里,你经常遇到阻碍,然后得立刻想出新方案,我们每天都是这样做的。”虽然取餐服务是免费的,但她们强烈建议取餐地点每次捐助50美元,以支付司机工资和油费。在近四年没有任何报酬地坚持这项工作、同时兼顾行业工作的情况下,如今科恩和卢已全职投入该公益项目,并领取少量兼职薪资。
科恩不确定自己是否会彻底离开影视行业,但目前,她的重心是Every Day Action——一次片场、一次餐食、一次帮助,连接起每一个需要的人。“我觉得我的技能就是为做这件事而生的。”她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我们都更需要互相帮助。”
(图片源于CN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城市新闻网icitynews » 好莱坞版“外卖侠”:把片场剩菜送到洛杉矶有需要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