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 Yike 而言,18 岁的生日就仿佛一场梦。她曾以为自己活不到这一天。
她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跨越 8,000 英里,在曼菲斯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院区的艺术展中,带着骄傲展示自己的两幅画作。
更令她惊喜的是,当天造访 St. Jude 研究儿童研究医院医院院区的圣安东尼奥马刺队职业篮球运动员们,为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
Yike 凝视着自己的画作《重生》,在这幅自画像中,一棵生命之树正在她体内茁壮生长。她说,在 St. Jude 度过的时光,每一天都充满惊喜。
“在 St. Jude 接受各种治疗后,我感觉自己重获新生,”Yike 说,“如果没有 St. Jude,我的生命之树或许早已枯萎,但如今 St. Jude 让它重新焕发了生机。”
图为 St. Jude 患者 Yike 创作的《重生》。
Yike 在父母和祖父母的陪伴下于广州长大。她深情地回忆起这座城市,那里不仅有着繁华的商业和热闹的市集,精致的虾饺和奶黄包等休闲茶点更是出名。
她的母亲 Ru 鼓励内向的 Yike 走出舒适圈,多多培养各种兴趣爱好。Yike 会和朋友们一起打羽毛球、打篮球、跑步,享受活力四射的午后时光。Yike 勤奋好学、热爱阅读,尤其著迷于科学和生物学,而在她心有所想时,就总会画些人物和风景。
“我的母亲激发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Yike 说,“她让我充满自信,并且带给我归属感、安全感以及满满的爱。”
那时的生活令人兴奋又充实,而正因如此,16 岁时突发的疲惫感让 Yike 措手不及。
Yike 本已习惯每天下午和朋友们一起跑步,但她却突然连爬楼梯都会喘不过气来。她总是想打盹,还发现身上满是淤青,牙龈也开始出血。
Yike 意识到情况不对,她让母亲带她去医院检查。
血检结果显示她患上了白血病。次日的骨髓活检证实她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ML),这是一种发生在血液和骨髓中的癌症。
AML 会影响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本该发育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患病后,骨髓产生的异常白细胞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患者身体缺乏足够的健康白细胞来抵抗感染。AML 是儿童中第二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多发于 2 岁以下的婴幼儿与青少年。
AML 亚型多变、病情发展迅速且难以预测,治疗起来十分复杂。不过在美国,AML 患儿的整体生存率能达到 70% 左右。
Yike 最初在广州接受化疗,之后全家搬到了田纳西州。安顿好以后,一家人来到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寻求进一步治疗。
St. Jude 由二代移民丹尼·托马斯于 1962 年成立,致力于为不同种族、信仰或经济状况的癌症患儿及其他重症患儿提供救治。无论治疗周期多长、费用多高,St. Jude 均不向患儿家庭收取任何治疗、交通和食宿费用,从而让他们能够专注照顾患儿。
St. Jude 的医生们认定,干细胞移植是 Yike 实现长期存活的最佳选择,毕竟她所患的 AML 属于高风险类型,且有可能复发。干细胞移植的原理,是用健康干细胞替换病变骨髓,让身体能重新生成健康血球。
“我非常感恩能来到这里。真不敢想象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Yike 感慨道,“这里的每个人都特别友善,向家人一样对待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在移植手术前后的治疗阶段,她开始了艺术创作。
她完成过不少画作,对近期刚完成的新作《不败的盛夏》,更是格外自豪。 这是一幅自画像,画里的她,身处冬、夏两个季节。这幅画呈现了她作为癌症患者所经历的双重心境:悲伤且空洞的“冬季自我”,以及充满幸福和希望的“夏季自我”。
“我们都会遇到困难、经历寒冬,但盛夏永存,”Yike 说,“我觉得自己正沉醉在盛夏里。”
图为 St. Jude 患者 Yike 创作的《不败的盛夏》。
“艺术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表示,“我一直认为艺术是表达自我的方式,尤其是在 St. Jude 的这段日子里。艺术这种语言媒介,让我能够牢记这段旅程中发生的一切。”
接受移植手术之后,Yike 的身体逐渐康复,癌症病情也得到缓解。虽然她的免疫系统仍在恢复中,但她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目前她正计划完成高中学业。
她希望在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且表示,她在 St. Jude 接受的心理治疗和辅导给她带来了启发,她选择这条职业路径正是因为心理学帮助她用健康的方式应对困境。
Yike 感慨道:“St. Jude 让我们的负担不再那么沉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城市新闻网icitynews » “生命之花,重绽光芒” St. Jude 医者仁心:白血病少女 Yike 的生命重建与艺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