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美国就业市场仍在持续推进。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7月3日(周四)发布的数据,美国6月新增就业岗位为14.7万个,高于市场预期的11.75万个,失业率从4.2%降至4.1%。上月的就业增幅略高于5月份的数据(修正后为14.4万个,增加了5000个岗位)。
同时,4月的数据也上调了1.1万个岗位,使得当月净增就业达到15.8万个。考虑修正后的数据,过去三个月的平均新增就业岗位为15万个。尽管就业市场仍保持相对稳定的月度增长,7月3日(周四)的报告也暴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显示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正对部分领域造成压力。
不那么令人鼓舞的细节浮现
显著的一点是,就业增长并不广泛,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6月的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5.86万个)、休闲与酒店业(+2万个)以及州和地方政府(+8万个)。如果剔除公共部门的增长(其中联邦政府减少7000个岗位),美国私营企业6月仅新增了7.4万个岗位,为2024年10月以来的最小增幅。
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塞缪尔·汤布斯(Samuel Tombs)在7月3日(周四)给投资者的报告中写道:“关税增加、货币政策收紧以及对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的担忧正严重抑制劳动力需求。除医疗和教育外,私营部门仅新增2.3万个岗位,远低于过去12个月的平均5万个岗位。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份疲软的报告。”汤布斯还指出,劳工统计局为平滑季节性波动而进行的数学调整,可能让整体数据看起来更乐观。例如,教育行业通常在夏季裁员,但今年裁员幅度不大,在季节性调整下被视为“增长”。
此外,劳动参与率出现下降,而非裔美国人的失业率却飙升0.8个百分点至6.8%,为2022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就业报告中所引用的家庭调查数据波动性较大,但历史上非裔失业率上升常常预示经济将走弱。Glassdoor的首席经济学家丹尼尔·赵(Daniel Zhao)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人们认为,当经济放缓时,黑人劳工受到冲击更快,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稳定性较差。但这种影响的时间通常很短,并且很依赖于受冲击的行业。”总体而言,工人薪资增幅也不及预期。平均时薪上涨8美分(0.2%)至36.30美元,年增幅从3.9%降至3.7%。经济学家指出,失业率下降至4.1%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劳动人口总量在下降。RSM US首席经济学家乔·布鲁苏埃拉斯(Joe Brusuelas)指出:“紧缩的移民政策可能已经开始边际上影响劳动力规模,从而在经济放缓时对失业率的上升形成上限。”
裁员仍保持低位
7月3日(周四)美股上涨:道琼斯指数上涨365点(约0.8%),标准普尔500指数涨0.8%,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涨0.9%。特朗普出台了一系列可能影响经济的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其规模与范围的不确定性加剧了用工谨慎。在过去几个月中,就业市场维持低流动状态:招聘活动接近十年新低,工人对跳槽信心不足,但企业也在尽可能保留现有员工。根据包括每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数据在内的多项指标,目前裁员活动仍较平稳。
劳工部的另一份报告显示,截至6月28日当周,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为23.3万人,低于前一周的23.7万人。尽管首次申领人数没有持续增加,但失业者再就业似乎变得更加困难。“续领失业金”人数接近三年半以来的高点。截至6月21日当周,续领人数为196.4万人,与前一周持平。7月3日(周四)的就业报告也呈现类似趋势:失业者平均失业时间接近半年,失业超过27周的长期失业者比例上升至23.3%,逼近三年高点。
美联储或仍将观望
在高度不确定的时期,经济数据对判断是否可能出现衰退尤为关键。尤其对于依赖数据决策的美联储而言,今年原本计划降息以缓解高利率压力,但担心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通胀、抬高企业与消费者成本,因此迟迟未行动。赵表示:“这份报告中没有任何内容会迫使美联储提前降息。从总体数据看还是健康的。”
不过,随着劳动力人口增长显著放缓,如何解读失业率等数据也存在疑问,尤其是移民减少可能正在影响劳动力供给。最终,核心问题可能在于“就业维持平衡点”——即需新增多少就业岗位才能与人口增长和劳动力供给增长保持同步。疫情前,这一平衡点大约是每月7万到10万个岗位。但近年由于移民增多,一度曾升至20万个以上。
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上周发布报告指出,考虑到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去年中期开始的移民放缓,目前这一平衡点更接近每月10万个岗位。如果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导致外国出生人口实际减少,这一数字甚至可能降至每月5万个。赵表示:“如果就业平衡点在下降,那么新增14.7万个岗位实际上可能是通胀推动因素。而如果失业率维持低位或继续下降,而通胀又因关税影响而持续高企,美联储可能被迫将利率维持在高位更长时间。”
(图片源于CN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城市新闻网icitynews » 美国6月就业超预期回暖,失业率降至4.1%,却暗藏结构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