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大力推进其激进的关税政策,从“对等关税”转向他此前承诺的行业针对性关税。为此,特朗普政府频繁动用《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该条款允许总统以“国家安全威胁”为由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以保护或提振国内产业。这一原本鲜少使用的贸易工具,在特朗普任内已成为其贸易战的“利器”。
美国商务部此前已对铜、木材启动第232条款,而本月早些时候,政府又根据4月14日(周一)公布的《联邦公报》文件,开始对药品和半导体展开调查。此外,特朗普政府还计划对关键矿产发起类似调查。
关税豁免有限,消费者恐成最终买单者
尽管特朗普政府对部分商品给予关税豁免(如符合《美墨加协定》的产品、正在接受第232条款的商品,以及最新豁免的智能手机、电脑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但经济学家警告,进口成本上升仍将推高物价,加剧通胀,并抑制经济活力。安永帕特侬首席经济学家格雷戈里·达科(Gregory Daco)表示:“对缺乏替代品的进口商品加税风险更大,因此美国对一些关键产品实施了关税减免或豁免。但逐步加征关税仍将损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最终导致经济活动放缓。”他补充称,政策不确定性已打击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导致支出和投资犹豫,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股市下跌,进一步拖累经济。
除了这些近期和长期的不利因素,关税可能会对根据第232条款的每个行业产生独特的影响:
铜与关键矿产
Ikenomics咨询公司的经济学家和贸易政策学者丹·伊肯森(Dan Ikenson)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美国约50%的铜依赖进口,而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耗能产业兴起,需求只增不减。经济学家警告,采矿和冶炼许可审批需长达18年,短期内难以实现自给自足,加征关税可能扰乱供应链。
木材
软木是美国住房建设的关键材料,30%依赖进口。房屋建筑商警告说,对软木和其他材料征收关税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住房负担能力危机。木材进口成本上升也可能影响其他产品,如家具,甚至卫生纸。为了支持美国的木材产业,特朗普政府最近下令开放美国一半的国家森林用于伐木,这一举动因其对环境、物种、流域和娱乐的潜在负面影响而受到批评。
经济学家、研究人员和其他专家经常警告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建造制造设施、建立供应链、培训熟练工人需要数年时间。此外,这些新设施的建设可能需要进口材料,而现在这些材料的价格很高。
药品
特朗普一方面希望降低药价,另一方面又想推动本土制药生产,但新建药厂需约10年。分析师指出,若对仿制药加征25%关税,常用药每片价格可能从0.82美元涨至0.94美元,而癌症治疗等复杂药物的费用可能飙升8000-10000美元(24周疗程)。
半导体
芯片堪称“21世纪的石油”,从医疗设备、汽车到智能手机均依赖它。疫情期间的“芯片荒”曾导致通胀飙升。尽管《芯片与科学法案》吸引台积电等企业赴美建厂,但美国仍缺乏电子组装能力,本土生产的芯片仍需运往中国台湾、韩国等地加工,最终产品返销美国时仍面临关税。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关税本质是消费者税,加征关税虽可能保护个别行业,但长期将推高成本、抑制增长。随着特朗普政府扩大第232条款范围,美国经济或步入“衰退观察期”,而全球供应链也将面临新一轮冲击。
(图片源于CN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城市新闻网icitynews » 速看!受关税影响最大的商品清单出炉,这些商品马上要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