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市新闻网icitynews > 微信版 > 正文

在温度与力度之间——对话《叫我们怎么不歌唱》导演付勇

在第21届中美电影节暨中美电视节的舞台上,纪录片《叫我们怎么不歌唱》凭借独特的叙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斩获“金天使奖”。


成为向世界展现西藏魅力的重要载体。作为中美两国电影人及观众共同见证的盛会,21届中美电影节在中美关系起伏的当下,承载着文化沟通的重要使命,而这部影片的获奖,正是让美国观众与评委真切感受到中国西藏题材作品的独特价值。

《叫我们怎么不歌唱》以西藏著名音乐创作人罗念一为核心主角,将他的音乐创作之路作为叙事主干,以其经典作品《洗衣歌》奠定全片基调,串联起一段跨越数十年的雪域传奇。从赤水河到西藏高原,从四川合江到西藏拉萨,影片在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中,既展现了罗念一眼中雪域高原的时代变迁,也勾勒出藏汉儿女之间的深厚情谊。在镜头里,既有高海拔地区生活的艰辛苦难,也有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力量;既有藏汉民族间的情感纠葛,更有彼此依赖、相互关爱的温暖瞬间,每一处细节都满含人文温度。

影片由西藏智上传媒制作,历时近一年的周期,影片播出上映后,已经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这部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导演付勇及其团队的坚守与付出。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录电影专委会委员,付勇导演已深耕纪录片领域数十年:2009年,他凭借《郎朗的歌》斩获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2010年,更凭借电影《冰血长津湖》,斩获金奖奖最佳纪录片电影和华表奖双料佳冠。2022年电影重新上映,因故事电影《长津湖》的话题热度,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时不但创下当天全网收视率第一,更在后续的新媒体和网络平台上,取得了了50亿人次的点击、讨论和观看成绩。其执导的纪录电影《深呼吸》更曾在欧洲电影节上脱颖而出,夺得法国公民奖,展现出中国纪录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而《叫我们怎么不歌唱》的拍摄过程,更是充满挑战。为了捕捉到最真实的画面,剧组分成三个小组,从四川合江一路奔赴西藏拉萨,其中在海拔3700多米的甘孜拍摄时,正值2月寒冬,大雪纷飞,演员们需在冰冷的江水中完成拍摄,每一个镜头的呈现,都凝聚着团队的汗水与坚持。

如今,《叫我们怎么不歌唱》的获奖的,不仅是对作品本身的肯定,更是对制片人马同江,导演李娅等团队创造者在影视制作上的认可。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独具吸引力,一方面源于雪域高原独特的民风民俗,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作品中展现出的人文情怀与惊心动魄的视觉与听觉设计。

在《叫我们怎么不歌唱》收获赞誉的同时,付勇导演也并未停下创作的脚步。目前,他筹备的西藏题材纪录片《失落的盲校》、监制的影片《翻越这座山》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正在筹备的《没有丁胖子的广场》和《走线》也将在未来将继续以镜头为媒介,讲述更多人物的动人故事。相信凭借他对创作的热忱与对题材的深刻理解,这些新作将同样能打动观众,为世界纪录电影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注入新的人性温暖与影像的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城市新闻网icitynews » 在温度与力度之间——对话《叫我们怎么不歌唱》导演付勇

赞 (44)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