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休士頓9月15日電 美國東部時間9月15日上午7時55分,“凱西尼”(Cassini)號太空船以極超音速墜入土星大氣層,經幾分鐘熔解後化為灰燼,最終與美國宇航局(NASA)失聯,就此結束了13年土星探索的“凱西尼”時期。
在星際飛行13年之後,“凱西尼”號沒有足夠的動力改變航行方向,為了避免它墜入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土星衛星上,科學家們決定讓它在土星大氣層中墜落隕滅。圖為藝術家繪製的“凱西尼”號探索土星的概念圖。
美國宇航局官網指出,“凱西尼”號飛船上的燃料不足,如不作出與其“告別”的決定,最終會導致航天器操作失控。據《華盛頓郵報》消息,位於澳大利亞坎培拉的NASA深空探測天線於當日上午7時55分後,失去了“凱西尼”飛船的信號。
NASA總部科學理事會副主管湯瑪斯(Thomas Zurbuchen)表示,“凱西尼”號改變了我們對土星的認識。“這是我們已知的,除地球上,或存在生命的地方。”
“凱西尼”太空船上搭載的“惠更斯”號在土星的六號衛星——泰坦星(土星六)上搜集到資訊顯示,該衛星表面分佈著大量液態烷烴。進而科學家們證明了該星球擁有完整的液態甲烷迴圈。由於地球早期也有類似的大氣成分,科學家們懷疑泰坦星的烷烴海洋中存在生命。
NASA“凱西尼”任務管理機構主任邁克爾(Michael Watkins)說,“這是一個苦樂參半的結束。我們雖然告別了‘凱西尼’,但是留存了大量資料和資訊。‘凱西尼’給我們創造出一座不可思議的‘富礦’。這些發現改變了我們對土星甚至是太陽系的看法。我們將進行下一階段的土星研究。”
圖為凱西尼號2016年11月27日近距離飛過土衛二時拍攝的畫面。
“凱西尼”任務是美國宇航局、歐洲空間局((ESA)和義大利航天局(ASI)的合作項目。該飛船於1997年10月15日16時43分於佛羅里達州甘迺迪發射中心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經歷6年8個月,35億公里的太空飛行後,於2004年抵達土星,開始探測任務,向地球傳回大量照片。目前,美國宇航局官網公開部分“凱西尼”號傳回的資訊和資源,供人們查閱。
湯瑪斯指出,“這是‘凱西尼’土星探索的結尾,也是下一篇章的開始。”據悉,NASA科學家正在推進下一階段土星探測任務。其中,正在研發泰坦星(土衛六)烷烴海洋航行探測器,以收集可能存在的生物學信號。同時,土星的二號衛星——恩克拉多斯(土星二)也是研究重點。美國科學家認為土星二上存在潛在生命跡象。
值得一提的是,據NASA中文微信公眾號介紹,“凱西尼”號最終在土星大氣層中熔解化為灰燼,給土星環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極低。(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城市新闻网icitynews » 美國宇航局“凱西尼”號飛船熔解 結束13年土星探索